在“談癌色變”時代,作為癌癥臨床篩查的重要手段——腫瘤標志物檢查,成為了關鍵指標,但往往給人們帶來很多麻煩。當許多人聽到腫瘤標志物測試的名字時,他們會認為這是一種可以檢測異常和癌癥的測試。但事實并非如此,腫瘤標志物不同于每個人的想象!此外,是否有關于細胞治療中減少腫瘤標志物的科學和充分的文獻?
01 如何看待腫瘤標志物
腫瘤標志物,又稱癌胚抗原,是指腫瘤細胞合成和釋放的一類異常物質,或人體響應腫瘤細胞刺激而產生的一類物質。例如,腫瘤標志物就像我們學習工作中用到的“便利貼”,不同的腫瘤標志物提醒我們,相應的身體部位“需要注意”。
在臨床實踐中,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的監測有兩個功能:
監測腫瘤療效:如果癌癥患者的癌胚抗原在手術或化療前增加,通常在手術后 30 天左右會降至正常。如果化療有效,腫瘤標志物也會減少。
預測復發:如果腫瘤標志物在手術或化療后沒有上升而是下降,這意味著手術沒有完全切除腫瘤,或者癌細胞對化療產生耐藥性,化療方案需要相應調整。
▲腫瘤標記物分布圖
腫瘤標志物存在于腫瘤患者的組織、體液和排泄物中,可用于腫瘤的早期篩查、診斷和監測腫瘤復發、轉移、療效以及預后評估。
▲常見的腫瘤標記物
02 腫瘤標志物升高≠得了癌癥
上述常見的腫瘤標志物,如異常檢測,可能指示身體問題。那如果腫瘤標志物升高,真的是癌癥嗎?答案是:腫瘤標志物升高并不意味著一定得了腫瘤!
浙江大學第一醫院腫瘤外科主任滕理送主任醫師解釋說,腫瘤標志物有很多來源,人體內的正常細胞也可以產生腫瘤標志物,良性腫瘤和胚胎組織也可以導致腫瘤標志物增加。腫瘤標志物只是癌癥早期篩查的輔助手段,不能替代影像學檢查、醫學檢查等,腫瘤的最終確認需要病理學證據。
03 腫瘤標志物升高的原因
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學博士曾維根表示:“有時,炎癥反應也會導致癌胚抗原升高。因此,如果癌胚抗原稍微升高,可能不是癌癥,但可能是結腸炎、慢性胃炎、肺炎等,需要進行一系列測試才能明確診斷。”
因此,腫瘤標志物的增加可能由腫瘤引起,也可能由非腫瘤原因引起,例如:
鱗狀細胞癌抗原(SCC)升高
對于肝炎、肝硬化、肺炎、腎衰竭、肺結核、腳氣和皮膚癬菌等皮膚病,SCC 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糖抗原 19-9(CA19-9)升高
胰腺炎、膽管炎、膽汁淤積癥、粘液囊腫和支氣管擴張癥患者的 CA19-9 也可能升高。
癌抗原 125(CA125)升高
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卵巢囊腫、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甚至孕早期,CA125 也會增加。
癌胚抗原(CEA)增加
吸煙者的 CEA 經常會稍有升高。其他良性疾病,如胰腺炎、卵巢或闌尾粘液性囊腺瘤、直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胃炎、消化性潰瘍病、憩室炎、肝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糖尿病和其他急慢性炎癥性疾病,也可導致 CEA 輕度至中度升高。
甲胎蛋白(AFP)升高
妊娠期、嬰兒、遺傳性酪氨酸增多癥患者和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癥患者 AFP 顯著升高。急性和慢性肝炎、酒精中毒、一些中藥和其他肝損害原因的患者也有較高的 AFP。
因此,腫瘤標志物的增加只是可疑腫瘤的暗示,腫瘤標志物的增加是否真的是由腫瘤引起的,需要進一步檢查和綜合分析。如果多個腫瘤標志物增加或一個腫瘤標記多次增加,應更加重視盡早篩查腫瘤。
在選擇體檢機構時,建議前往正規的三甲醫院。一些私人體檢機構的儀器設備不同,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導致檢測結果不具備臨床診斷參考價值。
此外,許多體檢機構吹噓腫瘤標志物,并建議患者也檢查 13 個腫瘤項目,這些項目根本沒有針對性。然而,除了肝癌和前列腺癌等少數腫瘤外,專業醫生通常只建議使用腫瘤標志物進行篩查。對于大多數其他腫瘤,腫瘤標志物不能早期發現腫瘤。
04 細胞療法能否降低腫瘤標志物
回到正題,通過一些文獻翻閱,發現很少有研究提到細胞療法可以減少腫瘤標志物。在一篇題為“DC-CIK 免疫細胞聯合 TP 化療對肺癌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的影響”的文章中,找到了蛛絲馬跡。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以 122 名肺癌患者為對象,通過隨機數字表將他們分為兩組,每組 61 名患者。對照組接受 TP 化療(紫杉醇+順鉑),而觀察組接受 DC-CIK 免疫治療。觀察兩組的近期療效、腫瘤標志物水平、免疫功能、細胞因子水平和不良反應。結果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聯合免疫細胞治療可以糾正免疫紊亂,提高機體抗腫瘤效果,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常規化療與免疫細胞治療相結合,有利于提高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效果,恢復患者的免疫功能,延長無進展生存期,減少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此外,NEJM 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免疫細胞治療后,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可延長 52%。
▲免疫治療晚期黑色素瘤患者 5 年生存率曲線
除組織和細胞切除外,任何治療手段都不能在治療后降低某些指標或縮小腫瘤大小。即使可以降低或縮小,也需要長期檢查和監測。
此外,在目前的全球癌癥治療方法中,沒有任何技術能夠從根本上治愈癌癥。目前,細胞療法只是一種輔助療法,為中晚期癌癥患者延長一定的生存期,以及緩解疼痛提供了一線希望,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對于癌癥治療,實體瘤通常通過手術切除,然后殘留的癌細胞通過免疫細胞清理。所謂的治愈只是影像學和腫瘤標志物,檢測不到明顯的檢測物而已。
在細胞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從被公眾質疑到理性接受,細胞療法為醫學做出了無限的貢獻。當然,這也離不開研究人員和行業參與者的努力。有必要以公平、理性和客觀的態度讓更多人認識到這項技術。
神話細胞治療強過傳統治療手段的宣傳,本就是誤導。解決健康問題,醫學從來打的都是“組合拳“。
免責聲明:
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