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Thomas C. Sudhof 教授曾表示, “我們可以把疾病進行控制,干細胞是一個非常好的治療方法,在傳統醫學治療無法解決的問題上,干細胞研究將帶來新的希望。”
那么,有些人就會問了:輸注干細胞真的安全嗎?
一、臨床試驗:輸注干細胞安全有效性
《柳葉刀》雜志《臨床外科》上的一篇文章總結了 2012 年至 2019 年間充質干細胞的隨機臨床試驗,結果一致證實了間充質細胞的安全性。
作者檢索了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EMBASE 等來源的隨機臨床試驗信息,探究間充質干細胞在隨機臨床試驗中的幾大可能的不良反應,其中包括:
(1)24 小時內急性不良反應;
(2)感染;
(3)血栓;
(4)長期事件(死亡率、惡性腫瘤)。
其中作者曾經在 2012 年的時候總結在此日期之前的間充質干細胞的臨床不良反應,一共包括了 8 個隨機臨床的試驗,369 例病人,確定了發熱是唯一與 MSC 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
這次的研究也再次增加了 47 項隨機臨床研究(從 4914 個研究中篩選出來),共計有 55 個隨機臨床的研究,包含了 2696 例病人,是之前研究的升級版。
在研究之中有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腎臟疾病、肝臟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血液/腫瘤惡性腫瘤、免疫缺陷或炎癥疾病狀態的。細胞來源包括了骨髓、臍帶、脂肪等。
在經過了綜合的分析,MSC 組發熱的風險顯著高于對照組(但較 2012 年總結時有所降低),MSC 組表現出發生血栓/血栓栓塞事件的風險與對照組相比沒有顯著的增加,MSC 組死亡風險明顯要低于對照組,與對照組相比較的情況下,MSC 組發生惡性腫瘤或者異位組織形成風險無明顯的增加。
在亞組分析中,MSC 組在神經與免疫/炎癥的人群當中,回輸異體骨髓、臍帶或者新鮮 MSCs,以及 MSC 培養基為非人源(或不清楚)的時候,急性的輸血毒性風險增加。MSC 組在三組臨床人群(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和肝病)中死亡的風險有明顯降低。
最后認為:MSC 治療與??無發熱急性輸注毒性、感染或者惡性腫瘤發展之間沒有任何的聯系,也沒有發現 MSC 治療與血栓的發展之間的聯系。但 MSC 治療與發燒依然有較大的聯系,在 19 個隨機臨床的試驗當中,總計有 880 例報告發燒的患者,只有 6 例報告?病情嚴重。???????
審查結果可以為研究人員、臨床醫生、監管者、病人和家屬提供額外的保證,即 MSCs 的使用是安全可靠的。
文章也提出了,隨著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多樣性(譬如胚胎或者 IPS)以及新的二代間充質干細胞,研究還在繼續。
最近體外與臨床數據的發現,MSCs 可以表達或者增加與凝血相關的蛋白質(例如組織因子、凝血酶抗凝血酶復合物)與血栓形成的報道。根據臨床的不同,潛在的促凝作用可能會導致有益或有害的臨床效應。
本篇的文章之中,也納入了血栓事件作為預先規定的不良事件,研究沒有發現重大的關聯,這些事件很可能也是罕見的,因此鼓勵研究人員未來能夠積極監測與報告有關方面的不良事件。
二、62 項臨床研究證實輸注間充質干細胞安全
最新的一篇發表在《Stem Cell Research&Therapy》的薈萃分析,回顧了過去 15 年的間充質干細胞臨床試驗,確定了間充質干細胞給藥相關的所有治療相關不良事件,并探討間充質干細胞在臨床應用中的安全性,結論顯示:長達 15 年,3546 名患者,62 項臨床研究結果證實間充質干細胞臨床安全!
所有研究中只有 2 項研究是前瞻性的非隨機試驗,其余的是隨機對照試驗(RCT),范圍從臨床試驗 1/2 期到 3 期。
其中臨床試驗數量亞洲排名第一,研究數量最多。其次是北美和歐洲。
這些研究中使用的間充質干細胞主要分離自骨髓、脂肪組織和臍帶。注射劑量范圍為 4×10^7 到 1.2×10^9 細胞。隨訪時間從 6 個月到 2 年。
發現 MSC 給藥與主要不良事件沒有密切關系,如血管疾病,蕁麻疹/皮炎,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腹瀉,死亡或感染。
分析表明,MSC 治療可能會引起患者 48 小時內可能出現短暫發熱。同時,MSC 注射也可能在給藥部位引起不良事件。
關于其他輕微不良事件,間充質干細胞可能與失眠相關,便秘和疲勞相關。而與貧血、代謝和營養障礙、惡心、癲癇發作和嘔吐則無關。
總之,現已完成的多項臨床研究證實 MSC 給藥與短暫發熱和給藥部位不良事件有很強的相關性,與其他不良反應無關。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干細胞的安全性得到了極大的保障。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條件下,干細胞的誘導分化可以被有效控制,從而避免腫瘤形成的風險。同時,間充質干細胞可以在自身免疫學特征上表現低免疫原性的特點,進入宿主后不主動釋放自己的身份信息,還能夠在參與免疫的過程中,通過免疫豁免而實現逃避宿主免疫應答的特點。因此更無須擔心免疫排斥問題。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