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纖維化,這一被醫學界稱為“不死的癌癥” 的頑疾,正迎來革命性治療突破。2025年7月1日,《科技日報》頭版報道了我國科學家在肺纖維化治療領域的重大進展——外泌體霧化療法。該療法在臨床試驗中僅用7天就顯著改善患者肺功能,為全球500萬肺纖維化患者帶來新希望。
肺纖維化:“不死的癌癥”治療困境
正常的肺組織如同富有彈性的海綿,能隨著呼吸自由擴張和收縮。而肺纖維化患者的肺組織卻因異常修復形成的瘢痕組織變得如同“絲瓜瓤”或“蜂窩” ,逐漸喪失氣體交換功能。
“患者每一次呼吸都變得格外艱難,如同肺部被水泥牢牢包裹。”海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黃華萍如此描述。
目前臨床治療主要依賴吡非尼酮和尼達尼布兩種藥物,但它們僅能延緩纖維化進程,無法逆轉病情或提高生存率,且長期使用成本高昂、副作用明顯。肺移植雖是唯一根治手段,卻因供體短缺和術后并發癥難以廣泛應用。
創新突破:外泌體霧化療法的誕生
面對治療困境,清華大學基礎醫學院聯合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海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多家機構,開創性地研發出“外泌體霧化療法” 。該成果發表在《自然》子刊《信號轉導和靶向治療》上,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
什么是外泌體霧化?
外泌體是細胞分泌的納米級囊泡(直徑30-150納米),作為細胞間的“通信兵” ,攜帶蛋白質、信使RNA(mRNA)和微小RNA(miRNA)等重要信號分子。研究團隊特別選擇了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通過專用醫療裝置將其霧化成1-5微米的細微顆粒,使患者只需簡單吸入就能直達肺部病灶。
外泌體表面特有的CXCR4受體 能精準識別肺纖維化病灶,實現靶向富集。研究表明,霧化吸入后肺部藥物濃度比傳統靜脈注射高出3-5倍,且避免了全身性副作用。
驚人療效:7天逆轉不可能
在動物實驗中,該療法已展現出驚人效果:患病小鼠生存率從20%大幅提升至80%,肺纖維化進程明顯改善。
更令人振奮的是I期臨床試驗結果。這項全球首個針對肺纖維化患者的外泌體霧化治療研究,采用隨機、單盲、安慰劑對照設計,納入24名患者。接受僅7天的霧化治療后,患者多項指標顯著改善:
l肺功能關鍵指標用力肺活量(FVC)和最大自主通氣量(MVV)明顯提升
l咳嗽、呼吸困難等主觀癥狀顯著緩解
l生活質量評分明顯改善
l其中2例肺炎后肺纖維化患者的影像學檢查顯示病灶顯著縮小,出現纖維化逆轉現象
航天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薛曉艷指出:“這種逆轉在傳統藥物治療中幾乎不可能發生。”
科學原理:智能“修復包”的精準調控
外泌體霧化療法為何能創造如此奇跡?其核心在于外泌體是天然的“智能修復包” ,通過多重機制對抗肺纖維化:
l免疫重塑:外泌體中富含的miR-486-5p等分子可誘導肺部巨噬細胞從促炎的M1型轉向抗炎的M2型,減輕慢性炎癥
l抑制纖維化:阻斷TGF-β/Smad3、Wnt/β-catenin等纖維化信號通路,抑制成纖維細胞活化和膠原蛋白過度沉積
l促進修復:攜帶多種生長因子激活肺組織內源性修復機制,促進肺泡上皮細胞再生
l多組學協同:作為“分子工具箱”,整合蛋白質組(參與組織重建)、miRNA譜(調控基因網絡)和代謝組(激活修復代謝途徑)的協同作用
與傳統干細胞療法相比,外泌體霧化避免了細胞移植風險(如肺栓塞、免疫排斥),且穩定性更高、致瘤風險更低。
治療革命:家庭霧化的未來圖景
外泌體霧化療法另一重大突破是其便捷性:
l無需注射:避免靜脈注射的痛苦和風險
l無需住院:大幅降低治療成本
l居家治療:患者可在家中自行完成治療
如同現在常見的家庭霧化治療,患者只需坐在沙發上吸入幾分鐘,就能完成一次深層肺部治療。這種“一噴一吸”的治療方式,有望成為未來呼吸系統疾病管理的常態。
天歲生物:引領外泌體技術革新
在這一重大醫學突破的浪潮中,天歲生物以前瞻性視野布局外泌體技術領域。我們依托自主創新研發平臺,開發出新一代外泌體霧化治療解決方案:
l嚴格質控體系:建立從細胞源到外泌體制備的全流程質量標準
l穩定遞送技術:確保外泌體活性分子高效直達肺泡
l個性化方案:針對不同類型肺纖維化患者定制治療方案
天歲生物深度整合產學研醫資源,積極推動外泌體霧化療法的標準化和規范化,致力于讓這一創新療法早日惠及廣大患者。
結語
從實驗室到臨床,從“延緩”到“逆轉”,外泌體霧化療法為肺纖維化治療開啟了全新可能。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成熟,這種“一噴一吸” 的便捷治療方式,正讓“自由呼吸” 的愿景一步步成為現實。
免責聲明:
文章僅用于科普交流,無任何商業目的不作任何商業用途,亦不表示任何醫療聲明或建議。
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